14次 摘要:文化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社會現象與民族精神,是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把文化融入到工業設計中,在保護和利用的基礎上,更多的是對文化傳承與創造。中國的工業設計起步較晚,未能像日本設計那樣在全球工業設計中獨樹一幟有著自己民族的風格,雖然中國正 --> 摘要:文化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社會現象與民族精神,是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把文化融入到工業設計中,在保護和利用的基礎上,更多的是對文化傳承與創造。中國的工業設計起步較晚,未能像日本設計那樣在全球工業設計中獨樹一幟有著自己民族的風格,雖然中國正逐漸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但早期的盲目復制,殘留了一些它國設計的影子。本文綜合工業設計的特性,結合民族文化符號,分析工業設計如何推進文化傳承與科技的融合,面對消費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怎樣通過產品真正傳達出本民族文化內涵?! £P鍵詞:工業設計;文化傳承;民族符號 1 中國傳統文化與符號 文化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積累漸漸形成的,其實到現在為止對于文化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定義,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中國從古到今,集合者歷代先祖們的智慧結晶,回看今天他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財富。在物質文化上:氣勢恢宏的中國宮殿,神奇的魯班制造,精美絕倫的陶瓷工藝品等無不令人咂舌。行為文化上:孔孟儒家思想,程朱理學等。從觀念文化上看,包含了大量無意識成分,存在于社會文化心理、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文化性格之中。什么是符號?符號充斥在我們的周圍,當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旅游,你可能會根據路標和標志性的建筑物確定方向;當你旅行結束時你會選擇各種特色的產品贈與親朋好友;你會去品嘗這個地方的特色食物;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它的歷史故事、一個企業的工作秩序和企業精神、一個雕塑的精神象征和創造手法往往就是從這些無言的形式感受中捕捉符號的信息。在符號成了溝通人與世界的橋梁和精神媒介。古時候人們通過甲骨文、壁畫巖畫進行交流,以傳達某種符號信息。[1]在歷經千年的古文物中,讓我們又感受了古人的藝術審美和他們所留下的文化內涵。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從火炬的設計到開幕式都運用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祥云符號還有畫軸元素;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的中國紅等等。隨著我們的國家正在逐漸的強大,中國文化也被推向全球。該怎樣做到把中國文化與產品結合,使消費者能了解它背后的歷史文化傳承?! ? 工業設計與文化傳承 從工業設計的發展來看,它不僅在實踐層次上造就了琳瑯滿目的各式各樣的產品,也使得我們能更多地在理論層次上思考設計與哲學、設計與文化的關系。包豪斯“宣言”中曾說過“工業設計是為了人而不是設計”,這句話揭示了工業設計的文化本質[2]。工業設計師的職責不單單是設計一個產品,一個機械零件,應該還需要具有文化意識、美的意識、哲學思考、社會的責任感和一個必要的設計倫理。文化它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中國文化是凝聚著我們的人文歷史,它有著深厚的底蘊,我們應該怎樣的從設計師的角度,通過設計整合這些文化,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把它加工與現代化結合衍生出一個新的東西,使它延續傳承下去?! ? 文化傳承中的符號應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老祖宗們造物審美的認識早已貫穿古今,留下許多豐富而深刻的造物美學思想和作品,對后世的設計審美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独献印诽岢隽擞钪姹倔w論的“道”,以事例說明“有無相生”“虛實互補”的空間觀念?!兜赖陆洝分兄v:“誕值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為器物和空間造型的原理提供了方向。計成的《園冶》中提出的“雖由人用,宛自天開”“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系統觀造園思想[3]。在《天工開物》及《考工記》等論著中也詳細闡述了古人對造物的實踐經驗及哲學思考。中國符號有很多,在傳統文化符號中取精華去糟粕,被留下的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今天,我們談到中國傳統文化,立馬能夠聯想儒、釋、道、易文化,讓人通過這些符號聯想到屬于那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儒、釋、道、易文化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使命,又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維持著這個社會文化的平衡和穩定。在工業設計中,點、線、面是構成設計的符號,通過這些符號元素的融合演變,結合機械結構參考人機工程學等方面的因素,最終得到我們預期的設計效果。不論是從已有的古文典籍中,還是在我們現在能夠看到摸到的中國古建、服飾紋樣中,無一不是經過了傳承流傳下來的。我們可以把古書中的理念拿來出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把他們轉換為我們需要的元素,整理加工成設計的元素放入產品設計中。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火炬就是很好的運用了我們傳統的祥云圖案;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的中國館的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不得不提的還有近幾年很火熱的故宮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包含著故宮的文化底蘊融合了時尚的流行元素,跨界做了美妝、文具、首飾等一系列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 4 總結 文化傳承與工業設計相輔相成,他們無法獨立的發展。在這個文化大融合的時代里,互聯網的全面發展可以讓我們吸取外來文化補充自己的不足,從而繼承傳統文化、彰顯新時期文化內涵,但是我們也要不忘初心,不要隨波逐流失了本心。這才應該是屬于我們的工業設計應該有的設計態度,我們作為未來的設計師需要理解文化,深人地研究文化,之后才會具有傳承文化的能力。時代、科技在不斷進步,需要用長遠的、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設計。工業設計必須跟上時代的節奏,更要把握設計的本質,在商業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和未來,發揮自己的作用,傳承優良傳統文化?! ⒖嘉墨I: [1]徐恒醇.設計符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樂山.工業設計思想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