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由于博士論文是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要求的研究課題,那么在論文 寫作過程中有怎樣的心得體會?以下權威期刊網(wǎng)小編就來為大家說明。
博士論文寫作心得
1、及時和導師溝通。
一般來說,博士論文是研究者最為嚴謹?shù)囊淮螌W術訓練,對于很多人還說,也是第一次訓練。導師的指導相當關鍵。如果你有幸碰到一個好導師,恭喜你,同時,請一定記得定期地、及時地和導師溝通,傾聽導師對你目前的想法的意見。
2、一鼓作氣思考和寫作,保證連貫性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表述成規(guī)定時間做規(guī)定的事情,先寫完再修改。我有一位師兄是香港《大公報》的副主編,該報社論的主筆,他停薪留職一年,專心論文,令人欽佩。北大博士論文,非如此,難以形成,由此可見其艱。
3、必須列出寫作提綱,再充實完善,以保證思路的連貫和字數(shù)的均衡。
4、平時多做及時總結(jié)階段性的工作,多寫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階段,把這些文字有機地組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畢業(yè)論文。不過,由于有的文字寫于研究早期,觀點可能并不一定經(jīng)得起推敲,到成文時一定要舍得刪減和修改。后者很難做到。
5、一定要舍棄那些與主旨關系不大的觀點、數(shù)據(jù)和參考文獻,或者說要從自己的視角把別人視角下的觀點變過來。整篇博士論文解決一個問題,一個ISSUE.
6、注意論題的相反觀點和相反事實,也就是說每一個觀點都有相反的論調(diào)和相反的事實,你如果想證明你的論點,你就必須能指出相反論點的不足之處以及能夠解釋相反的事實;(6—8點由景亮師兄提供)
7、學會用因變量和自變量來分析你的論題,始終清楚你的自變量是什么,因變量是什么,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如何建立的,有哪些條件?你的分析工具就是建立在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上,是解釋二者之間關系的。
8、如果資料和文獻齊全的話,從動筆寫作到形成初稿的時間不長,幾個月就夠了,但是,最為關鍵的就是資料!
9、閱讀文獻
(1)要做閱讀筆記
(2)記錄要復習。前面的閱讀筆記要經(jīng)常復習。隨著經(jīng)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你會發(fā)現(xiàn)最初的判斷未必正確;如果不復習,你會遺忘,浪費時間再發(fā)現(xiàn)、在閱讀、再記錄;
(3)區(qū)分與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文獻,有的放矢地尋找文獻源,不要找錯信息源;有重點地閱讀,不要全部精讀,而應有區(qū)別地閱讀。
(4)有目標地閱讀。也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自變量是什么,因變量是什么,在閱讀中,別人不一定是這樣論述的,但是,你要別人的變量關系轉(zhuǎn)變過來。
10、常和別人討論
寫作是一個不斷吸收的過程,吸收既包括對文獻的吸收,也包括對別人觀點的吸收,多和別人討論,把別人的反對意見吸納進入論文中,這能減少論文可能存在的漏洞。一般來說,一篇論文可以有很多讀者群,比如我寫的是制度變遷,因此,我可以向研究理論研究者請教,同時,由于我的研究對象是戶籍制度,論文的論據(jù)有來自生活中的案例,我又可以向公安大學、人民大學等專門研究戶籍制度的人請教。
11、寫完一章后,打印出來,通讀并修改。博士論文可以用電腦寫作完成,但是,修改時要在紙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