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是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的起始點,也是一個關鍵點,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初二物理論文范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初二物理論文范文篇一
如何激發初二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摘要:物理學概念的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識程度,只有學生掌握了概念,才能用概念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到物理易學,愛學。如果學生對概念膜糊不清,對學習整個內容帶來不利的影響,就無法用它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一但學習受阻,學生就怨學。
關鍵詞:想學 愛學物理概念
初二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初步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到了初二就比較系統地學習自然科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識。要使學生愛學物理,學好物理,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探索的事情。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楊振寧博士說:“成功的密訣是興趣”。興趣是促進認識和活動的動力,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教學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通過趣味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二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當他們看到一些自然現象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物理課前就應該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思惟。例如:有的老師課前是這樣激發學生興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汽車、火車,車頭里面的發動機是瓦特這位物理學家發明出蒸汽機的基礎上改進過來的;瓦特這位科學家從小就善于思考、勤學好問,有一天他燒開水的時候發現燒開后的水蒸氣向上推動鍋蓋,使鍋蓋上下振動,他用力壓住鍋蓋,水蒸汽最終還是頂起鍋蓋沖了出來,這一現象使他得到啟發,他想:“水蒸氣的力氣很大,能不能利用它來制造動力機呢。”于是他通過大量的試驗,終于發明出了蒸汽機,蒸汽機可以用來帶動發電機發電、帶動打米機打米、帶動織布機織布,還用來制造火車、汽車、輪船等等,他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取得的成果,是他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加用汗水換來的結果。用磁鐵同極互相排拆作用,演示物體(磁體)的懸浮,使物體(磁體)飄浮在空中。轉動交直流發電機使小電珠發光。用小喇叭的兩根線斷續接在小電池的正負極,使紙盆發出聲音。他用導線斷斷續續接電池的兩極,使收音機發出咯咯的響聲。通過講和演示,使學生知道,注意觀察可以掌握自然規律,通過掌握自然規律來進行發明創造,為人類生活服務;同時學生在思考,為什么物體能夠懸浮,為什么線圈轉動又能使電燈泡發光,為什么紙盆會發出聲音,為什么收音機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這些實驗的演示都會給學生帶來好奇,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把興趣和求知欲帶入了課堂,為今后學好物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通過提高教學藝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聽了一些老師的課,都認為這些老師教學比較好,但有的學生卻說:“我們愛聽C老師上課,不愛聽D老師上課。”根據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我發現,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情態不同,學生的學習心態也不同,學習的積極性不同,教學效果也就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了微笑,它給我帶來了甜頭。例如:上《光的現象》這一章時,帶著微笑走進課堂,這樣引入新課:“早晨陽光照在大地上,使我們看見了五顏六色的景物,有了光我們才能在學校學習、才能進行各種活動,植物才能生長。同學們,假如沒有光這個世界將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學生以寬松的心態回答:“一片漆黑的世界”、“什么都看不見的世界”、“人不能學習”、“人不能勞動”、“人不能生存”……我接著:“既然光是那么重要,光現象有什么規律,它是如何為人類服務,我們怎樣更好地利用它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光的初步知識――光的傳播(扳書)。接著我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見哪些物體能發光?學生回答:“太陽”、“電燈”、“點燃了的蠟燭”、“還有月亮……”這時我打斷學生的回答,問:“同學們想一想,月亮能發光嗎?有的學生說:“能發光,因為晚上它照亮大地”有個學生想了想說:“好象不能,因為有時我只看見有小部分亮,如果能發光應該全部亮才對”。我接著說:“月亮不發光,是太陽光照亮了它,是它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除了月亮外,上面講的太陽、電燈、點燃的蠟燭都屬于光源(扳書),大家想想還有哪些是屬于光源?學生回答:“燃燒的柴火”、“黑夜里的螢火蟲……”微笑給在課堂中使學生不拘束、形態自然,感到輕松愉快、課堂氣氛活躍,和諧融洽的氛圍促使興趣自然形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特別好。
我深深感到:微笑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促進教學效果的技巧,也是一種教學藝術,能達到事半功倍到的效果。
三、從概念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體系的基礎,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的核心。李政道曾經強調:“學習物理的首要問題是要弄清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物理學概念的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識程度,只有學生掌握了概念,才能用概念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到物理易學,愛學。如果學生對概念膜糊不清,對學習整個內容帶來不利的影響,就無法用它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一但學習受阻,學生就怨學。因此,對物理概念的教學,盡量運用生活中的事例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如:本人講到電壓這一節課時,用兩個100ml的注射器(除去活塞),用一根透明膠管連接,倒入帶色的水,水位到兩個注射器的一半為宜,當兩個注射器里的水位相平時,沒有水位差,也就沒有水壓,管子中沒有水流;當把其中一個抬高,就產生了兩個容器內的水位差,形成了水壓,管子中就有了水流(如右圖一所示)。閉合電路使小電珠發光,按上推理,(從黑板上的電路圖分析)不難想象,電源兩端存在電位差,這個電位差形成了電壓,有了電壓,有了電壓,導線中就有電流通過(如下圖二所示)。形象而有趣的教學,使學生明確了電壓的形成,從而掌握了電壓這個概念。
“課程是一幢建筑的設計圖紙,教學則是具體的施工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運用情感、趣味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吸取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設計好每一節課的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得到樂趣,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初二物理論文范文篇二
初二物理課堂的引入探究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有著導向、激勵、鋪墊和為即將進行的情感交流、思維活動做好認知與心理準備以及營造教學氛圍的作用。好的教學引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物理課堂的引入方法有很多,比如復習引入、故事引入、實驗引入、開門見山引入等,但不是所有的引入方法都適合初二學生。
關鍵詞:初二學生;原則;案例分析
引入,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手段,它是課堂教學必需的一個環節,也是教師必備的一種教學技能;它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有著導向、激勵、鋪墊和為即將進行的情感交流、思維活動做好認知與心理準備以及營造教學氛圍的作用。好的教學引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物理課堂的引入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復習引入、故事引入、實驗引入、開門見山等,但不是所有的引入方法都適合初二學生。
一、課堂引入應把握的原則
1.以激發興趣為主,做到前后呼應
初二是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的起始點,也是一個關鍵點,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從心理上重視,因為剛開始的物理教學會直接影響學生是否有興趣去學習物理,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當今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為實施者——教師,我們則應該積極探索以適應新教材的改革、社會的需要和初二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方式。從初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看,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奇、好問、富于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導致初中物理教學失敗。因此,在初二的課堂引入中,我們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課堂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中還一定要前后呼應,幫助學生解決這種疑惑,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能讓學生帶著疑問離開課堂,否則幾次過后就會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
2.立竿見影,直觀形象
初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引入盡可能不要用語言、文字表述,應盡可能多地利用實驗、視頻或者圖片,學生能很快地接受。另外,初二學生并不是很留心生活情景,盡可能地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憑空回憶某些場景,比如在上“水的沸騰”這一課,我第一年上課對學生沒什么了解,但我覺得燒開水的現象每個學生都經常甚至是天天都會見到,應該說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場景。于是在開頭,引入我讓學生回憶燒開水場景,說一說會有哪些現象,學生幾乎只能說出水在翻騰、冒白氣,很快就冷場了且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后來我就現場演示燒開水,讓學生先初步觀察然后再說一說觀察到的現象和想探究的問題,這樣效果就好多了。因此,我們的引入一定要立竿見影,直觀形象,直接沖擊學生的感官或者認知感。
3.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引入畢竟只是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宜占用太長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地在兩分鐘內解決,太長容易沖淡重點,反而達不到預習效果。
二、初二物理課堂有效的引入案例分析
1.用扣人心弦的實驗震撼學生的心靈來引入
物理學上驚天動地的實驗可以說不少,但在實驗室我們很難做出此類實驗,但我們可以做一些扣人心弦的實驗,做好這些實驗,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在《大氣壓》的教學中,我就用了一系列的小實驗引入,開始時用酒精燈加熱易拉罐(易拉罐中加了一些開水),學生饒有興趣地觀看著,等水燒開一段時間后,我撤出酒精燈,用硬紙片和橡皮泥密封易拉罐口,然后突然之間,“嘭”的一聲,易拉罐嚴重變形,同學們被嚇了一大跳,我立刻問學生:誰將易拉罐弄變形的呢?同學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提了上來。然后我用一個底部扎一個洞的礦泉水瓶裝滿水讓水自然流下來;蓋緊蓋子,水又不流了;松開蓋子,水又流出來了奇怪的現象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很快就將學生帶入了探究的學習氛圍。
2.通過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來引入
例如,在教《光的折射》時,現場模擬叉魚。出示一個水槽(盡可能深點),里面放條靜止的小魚,在水槽口用塑料管做個導軌幫助學生瞄準,看看誰能叉到魚。剛開始的時候學生覺得這太小兒科了,心想魚都是靜止的還能叉不到?肯定一叉就叉到了。于是,找來一個同學做實驗,發現叉了兩次都沒叉到,同學開始好奇了,然后又喊了幾個同學都沒有叉到,這是為什么了,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難道每個同學的瞄準技術都不行?還是其他原因?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吊足了胃口,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學習,往往會事半功倍。
3.從生活引入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將知識應用于社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且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著手,雖然缺少了新鮮感,但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更容易接受。當然這樣的場景不能平鋪直敘,引入的生活場景既要讓學生熟悉,又要讓學生產生疑惑,熟悉中帶著陌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思考。
如,在引入《氣體壓強》的第二課時《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可制作一個門的模型,讓電吹風送風。模擬日常生活中有風吹門就自動關上的情景。提出問題:當風順著門吹來,門就會自動關上;如果風是逆著吹過去門還會自動關上嗎?學生就會產生疑惑,從而引入了這節課。
4.奇特場景引入
例如,在講《靜電現象》時,我播放了一個女人用圍巾摩擦狗毛、后來狗毛全豎起張開這樣一個搞笑奇特的場景,讓學生在感到好玩的同時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奇特的場景。然后讓學生捋塑料絲,越捋反而越不順,同樣的場景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很順利地進入了教學。
5.創設情境引入
創設適當的情境引入,可以很快地將學生拉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如,在復習《力》這一章節時,純粹的知識梳理和習題鞏固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不感興趣,于是我表演了一場情境啞劇。上課后我走到黑板前,說:“請注意看。”然后假裝不小心用力碰到桌子,于是將手拿起甩幾下,并放到嘴邊吹吹,然后拿起一張紙擦黑板的幾個字,擦得不干凈,將紙揉成了紙團,一個不小心,紙團掉到地上,重新拿起黑板擦輕輕地就將其他的字擦掉了。問:“剛剛老師的動作中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識?”讓學生自己講。上課時教師沒用語言,一個“看”字就讓學生奇怪,看?看什么?學生的好奇心又被激起了,讓學生從動作中找知識,看著別人紛紛舉手,很多學生的好勝心也被勾起來,積極動腦思考。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同一內容的新課引入,往往可采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不同內容的課堂引入方法更多,所以要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前后內容的聯系來靈活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同時,我們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引入以“趣”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保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棣生.中學物理創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
[2]張大昌.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物理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中天實驗學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