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孟魯司特聯合治療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效果分析。方法: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4例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患兒納入研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抗組胺藥治療,觀察組患者選擇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合孟魯司特實施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經過治療后發現,觀察組患兒的咳嗽緩解時間、鼻部癥狀緩解時間以及咽部癥狀緩解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為95.2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于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選擇布地奈德聯合孟魯司特進行治療,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和借鑒。
關鍵詞:布地奈德;孟魯司特;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癥狀緩解時間;
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在于鼻腔分泌物倒流,對咽部以及呼吸道黏膜進行刺激,引發一系列炎性反應,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會表現出鼻塞、流涕、打噴嚏等一系列癥狀,咽部會明顯感受到異物,在晚間睡眠過程中會發生打鼾等情況[1,2]。該疾病也被稱為鼻后滴流綜合征,在進行病史詢問時,大部分患兒的主要反應為咳嗽,呈現陣發性連聲咳嗽,白天癥狀顯著,入睡后稍有減緩,同時存在鼻部癥狀,臨床中體格檢查時存在壓痛感,對咽部檢查后能觀察到后壁黏液,呈現鵝卵石樣[3,4]。為探究布地奈德、孟魯司特聯合治療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效果,選取我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將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我院治療的84例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患兒納入研究,按照用藥治療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患兒男20例,女22例;年齡2~8歲,平均(5.01±3.54)歲;對照組患兒男19例,女23例;年齡1~9歲,平均(4.09±3.83)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入選患兒均符合《慢性咳嗽》診斷標準[5],癥狀持續>4周,且經胸部X線為發現異常。排除標準:因其他疾病引發慢性咳嗽者,經胸部X線以及CT檢查發現異常者,合并先天免疫缺陷患兒等。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給予止咳等基礎對癥治療,部分合并感染患兒給予大環內酯類或頭孢類抗生素抗感染。對照組患兒常規口服抗過敏藥西替利嗪(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批準文號H20000245);觀察組患兒選擇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 Zeneca Pty Ltd生產,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474)面罩霧化吸入治療,0.5 mg/次,2次/d,并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H20083330),6歲以下給予4 mg/片睡前服用,1次/d,6~14歲兒童,給予5mg/片睡前服用,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個月。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兒的咳嗽、鼻部以及咽部癥狀緩解時間進行收集對比,比較兩組患兒的癥狀緩解時間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1)患兒無咳嗽、鼻部癥狀,查體未見咽后部存在黏液附著為治愈;(2)患兒輕微咳嗽、鼻部癥狀體征有所消失,咽喉部存在少量黏液為顯效;(3)患兒存在咳嗽,且較之前有所緩解,查體咽后部黏液減少為有效;(4)患兒咳嗽、鼻部癥狀均無改善,甚至加重,查體咽后部黏液對比無變化為無效。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觀察組患兒咳嗽緩解時間、鼻部癥狀緩解時間以及咽部癥狀緩解時間分別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s)
兩組患兒臨床有效率對比:經過治療后對比得知,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有效率為95.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有效率對比[n(%)]
討論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在于鼻炎、鼻竇炎等上氣道癥狀引發的慢性咳嗽綜合征,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6,7]。相關研究顯示,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已經被證實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多種原因所共同導致的綜合征,需要對此類綜合征進行及時治療[8]。鼻黏膜炎癥會干預患者的纖毛運動,還可以清除鼻腔異物,故當刺激原因發生后,患者咳嗽癥狀恢復速度緩慢,當下對于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治療應當圍繞著有效清除鼻部分泌物,抗生素在治療當中只能起到輔助效果[9,10]。
有關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鼻咽部的分泌物經由鼻后滴流方式對咽部的咳嗽感應器進行刺激,從而導致咳嗽發生,但是在正常人群當中,每天都會有30 m L分泌物進入咽部,多數會因為吞咽動作使得其流入食管或咳出。長期處于炎癥狀態會導致氣道重塑,進而引發慢性咳嗽,在炎癥發生后,其咳嗽敏感度也會隨之變化,在眾多炎癥類型的研究當中,關于神經源性炎癥的研究較多。上氣道疾病的發生是因為其炎癥細胞和釋放的神經源性炎癥介質是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主要發病機制。因此可以得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發生是多種機制和因素混合所造成的結果,在基礎疾病的差異下,其臨床發病機制也存在明顯不同。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涉及的疾病種類較多,包括鼻、鼻竇、咽、喉等方面,正因如此,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以多樣化,僅憑借病史采集無法對其做出明確診斷。但是病史采集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慢性咳嗽或亞急性咳嗽,并且患者自感鼻咽部有異常分泌物,多數存在清嗓表現,伴有鼻塞、流涕等癥狀。在實施鼻咽部檢查中,可以發現鼻腔分泌物顯著上升,且存在倒流情況。針對此類患者,在經過基礎疾病的對癥治療后,若癥狀有所緩解,可以對其做出明確診斷。因此在診斷當中,完善的病史獲取,有效的輔助診斷和診斷性治療有利于疾病的鑒別,從而確定病因,快速改善臨床癥狀。臨床診斷中對疑似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患兒進行病史調查時了解到,應該明確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是否有濕疹、鼻炎、喘息病史,對過敏原進行及時篩查,當發現過敏體質患者后,在臨床治療中應當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對鼻咽部的病變情況采取診斷。有效控制患者臨床癥狀,加強基礎疾病的干預,是當下有效控制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發生的關鍵,在臨床治療中,應降低鼻腔分泌物,清除患者鼻部癥狀[11,12]。布地奈德作為一種抗炎性皮質類固醇藥物,在吸入后,能以細微粒作用于病灶感染部位,抑制炎癥介質。孟魯司特是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其具有較高的選擇性,是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孟魯司特的作用機制是結合白三烯受體,對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生作用,從而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減少嗜酸性粒細胞的產生,以此方式來發揮抗炎作用。在哮喘癥狀中,白三烯介導的氣道反應包括了支氣管收縮、黏液分泌、血管通透性提高以及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在過敏性鼻炎中,隨著白三烯的釋放,會提高鼻部氣道阻力以及引發鼻阻塞癥狀。孟魯司特能和患兒氣道內的白三烯受體相結合,降低氣道平滑肌中的白三烯活性,緩解因白三烯所導致的血管通透性提高、支氣管平滑肌過度收縮引起的痙攣等,緩解氣道高反應性,改善患兒的肺部功能。布地奈德作為一種高效且具有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質激素,可以加強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溶酶體膜的穩定性,抑制免疫反應與抗體合成,從而控制組胺等過敏活性介質的釋放,具有理想的親脂性,可快速穿過細胞膜,與皮質激素受體相結合,降低皮質激素產生的炎性反應,抑制過敏性鼻炎和皮炎的發生,起到控制哮喘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糖皮質激素對哮喘具有理想的效果,但是基于哮喘的發生機制較為復雜,某些患兒在應用糖皮質激素后,可能效果較差,疾病易反復發作。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的咳嗽緩解時間、鼻部癥狀以及咽部癥狀緩解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治療的優勢。需要明確的是,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發生是因為多種上氣道疾病所導致的,并且主要臨床表現是慢性咳嗽,該綜合征僅屬于一種癥狀,并不是一種疾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針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干預,在之前的治療中,多采用抗膽堿能、抗感染等藥物治療,盡管可以起到一定治療效果,但綜合療效并不理想,而布地奈德聯合孟魯司特治療,能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促使患兒的各類臨床癥狀盡快改善,具有顯著療效。
綜上所述,針對于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選擇布地奈德聯合孟魯司特進行治療,能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和借鑒。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布地奈德、镥司特聯合治療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