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學術》雜志它是在2010年正式創辦的,它主要是由我國的江蘇省教育廳進行主管、常熟理工學院主辦的一本關于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專業學術雜志,下面投期刊網的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東吳學術》雜志投稿的操作指導。
投稿須知
一《東吳學術》為哲學社會科學類大型學術雜志,以開闊的學術視野,獨立的學術立場,前瞻的學術姿態,闡釋中國問題,連接國際學術,促進中國學術的繁榮與發展;同時,積極展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理論研究成果,為繁榮地方哲學社會科學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東吳學術》常設欄目有:東吳講堂、哲學與文化、雙語經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中國文學、世界文學,東吳研究、學術史研究、國外社會科學、海外漢學、學術年譜、隨筆與書評等。
三研究論文需有200-300字的提要和3-5個關鍵詞;有條件的作者請提供中文提要和關鍵詞的英文譯稿,供編輯參考。
四文獻引證方式采用注釋體例。
注釋放置于當頁下(腳注)。注釋序號用①,②,③……標識,每頁單獨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引用、注釋務請核對無誤,格式如下: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魯迅全集》第9冊,第325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杜威·佛克馬:《走向新世界主義》,王寧、薛曉源編:《全球化與后殖民批評》,第247-266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劉再復:《李澤厚哲學體系的門外描述》,《東吳學術》2010年創刊號。
揚之水:《兩宋茶詩與茶事》,《文學遺產通訊》(網絡版試刊)2006年第1期,ID=199,2007年9月13日。
PeterBrooks,TroublingConfessions:SpeakingGuiltinLawandLiterature,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0,p.48.
五惠稿電子稿以Word格式發至郵箱。
六三個月后未接采用通知,稿件可自行處理。對采用稿件本刊有權刪改,不同意者務請特別注明。切勿一稿兩投。
七惠稿請附作者簡介、姓名、單位、電話和通訊地址。一經刊用,即付稿酬。
八本刊堅持文責自負,對于學術不端行為造成的法律后果,由作者自行承擔。
九為促進學術交流,本刊已加入“中國期刊網”,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在本刊稿酬中一次性付予,如不同意此約定,請及時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