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是衡量期刊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指標,很多作者在選擇期刊時對影響因子很關注,影響因子是選擇投稿期刊的唯一標準?影響因子是重要標準,但并不是唯一標準,選擇刊物是一項全面細致的工作,影響因子是一個參考標準,刊物的其他基本信息也應當予以關注。
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于六月底新近發布了2019年 JCR期刊引證報告。這個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報告一直倍受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這個報告先前是由湯森路透社統計發布的。2019的JCR報告顯示,共有11877種期刊獲得了影響因子(IF)得分。IF分值的高低體現了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期刊論文及相關研究工作的學術影響力。今年,在排名前20(Top 20)的期刊中,大部分期刊的IF與2018年相比變化不大,值得一提的是283種新的期刊收錄其中,其中138本期刊完全開放,來自81個國家的貢獻,64%的期刊影響因子(JIF)有所增加,經過異常引文行為的深入調查,自2019年開始,17種期刊被查封,踢出SCI收錄庫。 IF是研究人員選擇學術期刊、發表期刊論文的重要考慮標準之一。在IF越高的期刊上發表期刊論文對科研人員來說是其研究工作學術影響力的體現。同時,還有用H-index和Altmetric得分(大眾投票)來評價科研人員的研究工作。此外,關于機構學術影響力的評價,有Nature推出的Nature-index等。
隨著中國政府提出要推進人才評價體制的改革,我們會思考這樣的問題。用諸如IF這樣的量化指標來衡量和評價科研人員以及他們的研究工作是否全面客觀呢?答案是——當然不是。 事實上,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把他們的一生奉獻給研究事業,窮其一生不斷的探索著對某一專業領域的認知。不管科學家們從事的是哪個領域哪個方面的專業研究,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從事的耗時冗長的研究工作都在悄然的影響著我們的世界。 所以,不論期刊的影響因子怎么變化,對于作者來說,我們希望選擇最合適的一本投稿期刊,讓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發現以期刊論文的形式更為廣泛的在同行之間傳播。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選擇最佳的投稿期刊呢?
1、對自己研究工作和期刊論文的客觀評價 首先,我們要從內容、創新程度等方面來客觀評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期刊論文。對照目標期刊的期刊指南,看看你的期刊論文跟目標期刊上已發表的期刊論文相比,從內容、類型、及結構等是不是達到標準,有沒有相似性,這些都是參考依據。低估或高估自己期刊論文的水平,都有可能導致目標期刊的選擇不合適。如果你的期刊論文內容側重于某一專屬領域,尋找合適的目標期刊是相對容易的。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多個學科,且不太確定可能的目標期刊時,一些國際出版商,比如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和愛思唯爾Elsevier的網頁上都提供了期刊優選的免費搜索工具。通過輸入期刊論文摘要,作者可以快速獲取可供選擇的幾種投稿期刊。此外,為了有效的確定一個最佳目標期刊,你也可以尋求期刊推薦(Journal Recommendation)這樣的便捷付費服務。
2、期刊的期刊論文發表周期 期刊論文發表周期是個關鍵的時間因素,不同期刊的平均期刊論文發表周期從1-2個月至半年以上不等。如果你是研究生畢業在即,需要發表期刊論文從而獲得學位,那最好選擇周期短的符合學校要求的期刊。而對于手上同時有好幾篇待投期刊論文的科研人員來說,你完全可以根據對每篇期刊論文水平的評估來確定相應的目標期刊。因為,任何時候特別是在沒有更好的替代評價指標出現之前,持續發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期刊論文是考核和評價一個科研人員的基本參考標準。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在高IF的期刊上發表期刊論文,盲目投稿,那么,很有可能因為被拒稿而拖延你期刊論文的最終發表時間。所以,了解期刊的發表周期、發表難易程度和了解期刊指南同樣重要。
成功發表期刊論文的重要環節-期刊選擇
•選擇合適的目標投稿期刊和準備一篇優質的寫作文稿同樣重要,這是任何一個作者在一篇期刊論文的成功發表過程中可以把控和盡力而為的兩個關鍵環節。
• 選擇一個最有可能接受你的期刊論文的期刊跟選擇合適匹配的期刊同樣重要。
• 無論是對于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作者來說,期刊論文投到一個不合適的期刊,都是一個容易犯的錯誤。缺少經驗的作者往往對于選擇合適的投稿期刊感到困難。而對于有經驗的作者來說,隨著研究領域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多學科性,往往也可能并不熟悉跨學科領域的期刊。因而,有的作者可能一直選擇在同一本期刊上發表期刊論文。 怎樣才能更準確高效的確定目標投稿期刊呢,首先,期刊目標和研究內容范疇 作者可以直接訪問期刊官網。尋找關鍵信息——“關于期刊(About the Journal)”,“完整的目標和內容范疇(Full Aims and Scope)”。 弄清楚期刊會接受的期刊論文的研究主題和內容。有些期刊發表的研究內容的專屬性比較強,如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明確指出會優先考慮關于實驗室研究和關于新藥的動物學研究,或者是。
而另外一些期刊則表明,其接受發表的期刊論文要對該領域不同專業方向的讀者有廣泛吸引力。例如期刊Plant Cell。當然,某些期刊也會明確該刊不接受的期刊論文類型。例如,案例研究報告case study. 其次,搜索期刊是否有類似的期刊論文已經發表 在一本目標期刊上如果可以找到類似的期刊論文已經發表在該刊,那么就表明你的研究期刊論文通過這本期刊可以吸引到目標讀者群體。
按照第一步期刊目標和研究內容范疇篩選出備選的投稿期刊名單。接下來,可以利用關鍵詞和標題等來搜索這些期刊是否有類似的期刊論文發表過。從而將目標期刊名錄縮小。如果有,那么至少說明你的待投文稿在該期刊是有讀者群體的。從近5年發表的期刊論文中找出3-5篇通過對比來定性的判斷跟你的文稿是否相似。比如說,如果你發現,某本臨床醫學期刊接受的案例研究需要至少300個病例樣本,而你卻只有50個,那么你的文稿被該刊接受的可能性會很小。最后, 期刊的局限性 在投稿前,作者需要對照自己期刊論文的類型和期刊接受的文稿的類型。如果不一致,那么將極有可能立刻被拒。比如說,像British Journal...
了解投稿和出版費用
當你試圖決定選擇哪家期刊來發表你的文稿時,不僅很容易被期刊的多樣性所困惑,還會被潛在的作者費用所困惑。這些各種各樣的費用是什么?什么樣的期刊一般要收取這些費用?什么時候收?為什么收? 在回答這一系列問題之前,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常見的過度簡單化理解:以為傳統期刊僅有讀者支付模式,也就是公共圖書館為獲得內容付錢,而開放獲取期刊(不限制獲得內容,也不限制再使用內容1)則總是以作者付費為模式。換句話說,作為作者,你可能必須向以訂閱作為模式的期刊支付投稿和/或發表費用,而可能不必向開放獲取的期刊付費。后一種概念因存在能支付編輯、同行評審和發表流程等支出的其它收入來源2而變得可能,這些收入包括諸如付費高級內容、廣告或來自與期刊關聯的基金或協會的補貼。 還要注意對于那些要收取所謂“作者”費用的傳統或開放獲取期刊,由于和機構會員計劃有關的折扣、你的協會會員資格或因放棄某些服務(比如不需要內部潤色),你也可能不需要全額支付這些費用。另外,你可能由于財務困難或所在國家的經濟狀況或由于你所在機構、科系或資助者/撥款的覆蓋而可能不必支付全額甚至打折后的費用。
事實上,對于開放獲取期刊,只有 5% 到 12%3 的費用是由個人支付的。 這里,我們概括一下集中最常見的與文稿提交和發表有關的費用,重點講對于作為作者的你來說最有關系的文稿錄用前后的費用。注意所有報價范圍都是根據簡單的調查而作的大概的估計,因此請查看具體期刊和出版社的網站以獲取更準確信息。這些網站(比如 PLOS and BioMed Central)可能提供期刊收取費用的具體種類、折扣和減免的最新信息。
高影響因子對于刊物自身來說是絕對有利的,但對于作者來說影響因子越高,發表難度越高,所以我們選擇刊物也并不需要一味追求高影響因子,適合自己,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刊物就可以,以上是對選擇期刊時對期刊影響因子如何考慮的介紹,更多學術期刊常識可以咨詢期刊期刊論文網在線編輯。
《影響因子是選擇投稿期刊的唯一標準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