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期刊審稿流程是怎樣的?SCI 期刊審稿流程大致環節與國內學術期刊是一致的,不同的在于SCI 期刊審稿中的所有環節和溝通都是英文狀態下與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這一點對于很多作者來說是有很大難度的,尤其是英語基礎薄弱的作者,SCI 期刊審稿主要有以下幾個流程,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SCI 期刊審稿流程,本文將各種應用狀態下的審稿狀態匯總給大家,希望對打算寫發表SCI期刊論文的作者有所幫助。
1. Submitted to Journal
當上傳結束后,顯示的狀態是Submitted to Journal,這個狀態是自然形成的無需處理。
2.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時候沒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編那里,主編會分派給別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
① Editor assigned 編輯分派
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編輯拒絕邀請,這時主編不得不將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給其它編輯。
3. Reviewer(s) invited
說明編輯已接手處理,正在邀請審稿人中。有時該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其中原因是編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審稿人,這時投稿者可以向編輯推薦審稿人。
4. Under review
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說明審稿人已接受審稿,正在審稿中,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期刊通常會限定審稿人審稿時間,一般為一個月左右)。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審稿結束,等編輯處理,該過程短則幾天,長則無期,科學堂有一篇文章出現requiredreview completed狀態已近一個月了,還是沒有消息。
6. Decision in Process
到了這一步就快要有結果了,編輯開始考慮是給修改還是直接拒,當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
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大修,這個時候可以稍微慶祝一下了,因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體怎么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因為修改后一般會再發給審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細心的回答每一個審稿人的每一個問題,態度要謙遜,要讓審稿人覺得他提的每個問題都很有水準的,然后針對他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做出答復,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給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來,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說出來,記住:給審稿人減少麻煩就是給你自己減少麻煩!另注:有時,審稿人會在修改意見里隱諱里說出要你仔細閱讀某幾篇文獻,這時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評審者自己發表的,這時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絕的例子也多不勝數的。
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編輯審理。
9. Accepted
如果不要再審,只是小修改,編輯看后會馬上顯示這個狀態,但如果要再審也會有上面的部分狀態。一步會比較快,但也有慢的。看雜志的。
10. Rejected
相信大家見了Rejected,都會很郁悶。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將評審意見看完,一般評審者會給出有益的建議,相信看后你會有所收獲。
SCI 期刊審稿遭遇退稿也是很常見的,SCI 期刊對作者本人并不會有什么特別要求,但是對文章的要求是比較苛刻的,我們要清楚SCI 審稿拒稿理由是什么,而后有針對性的去修改文章,然后再投稿,這個過程可能會重復數次,也是需要大家的耐心和毅力的。
《SCI 期刊審稿流程是怎樣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