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迎合了世界的潮流以及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高等教育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下面文章主要針對經濟類專業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的特征,以適應能力為導向,提出多維實驗教學構建思路,培養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創業精神,主要在于解決實際能力,讓研究生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其成為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人才。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生教育,多維實驗教學體系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促進發展。研究生是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研究生教育應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研究生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
一、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應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即“雙創”)戰略為引領
(一)以“雙創”為引領的研究生教育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代要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轉型的新動能,是中國版供給經濟學在實踐中的應用與發展。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順勢興起,技術創新和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和引領作用。引進新產品,引用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或者實現企業的新組織①,鼓勵企業開展創新,以創新激發企業發展潛力和活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的發展大邏輯。
與之同時,大眾創業是有效應對失業風險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發達國家十分重視通過創業緩解失業危機,例如美國提出“創業美國”,日本提出鼓勵創業,英國鼓勵大眾創新等,都旨在通過鼓勵創業,培育增量市場主體,吸納勞動力就業,對沖經濟下行所導致的就業風險。創業是引領發展的核心要素,“企業家成批的出現是繁榮產生的唯一原因”。①人是創業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大力推進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二)以“雙創”為引領的研究生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邏輯教育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攻方向。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是各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新世紀以來,歐美高等教育強國掀起了新一輪提高教育質量的浪潮。歐洲國家推動的“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Process)”,在歐盟高等教育歷史上首次提出加強碩士學位課程教育,并將其本科加博士的高等教育模式改為美國式的本碩連讀模式。
美國出臺的《美國高等教育行動計劃》,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績效,以使高等教育成為更加容易進入、支付和承擔責任的事業。從實踐層面來看,歐美國家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努力方向。參考其成功經驗,面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引領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三)以“雙創”為引領的研究生教育是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路徑要想抓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從源頭上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其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切實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使其以更高的質量就業和創業。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在相當范圍和程度上還存在基本的職業訓練、實踐能力、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比較缺乏等問題。2016年,智聯招聘對全國各地區、各級高校、各專業共89,170位2016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應屆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比例明顯下降,由2015年的6.3%降低至2016年的3.1%,與2014年的3.2%相近,較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低很多。②
二、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雙創”為核心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近年來,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實踐實驗教學環節,加強大學生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目前,我國普通本科高校實驗室數量達到29,964個,實驗室面積達到3102.26萬平方米,已建成833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和一批創業實驗室,112所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制訂并推動實施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案,由全國137所高校、50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產學研政用一體化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對全國494所高校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實踐實驗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約為24.44%,其中通過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完成的相關課題數所占比例約為71.9%。與之同時,我國高校陸續實施了“卓越計劃”(包括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等)“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例如,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全國共有514個研究生層次學科點進行改革試點,有效地激發了研究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培養了一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獲得行業認可的專業人才。
(二)現有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仍不能適應內涵式發展需要
雖然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但與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必須不斷深化改革,構建起適應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的多維實驗教學體系。就經濟類專業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來看,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尚未有機統一。經濟類專業研究生教育第一課堂的培養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第二課堂的培養目標則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興趣或需求拓展其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應用型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現階段,在高校經濟類專業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將系統傳授學科知識的第一課堂作為專業教育的主渠道和側重點,而忽視了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多方面發展,有利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的第二課堂的作用。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課時安排和師資配置上,資源配置更多地傾向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被定位為第一課堂的補充和輔助。從教學內容來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普遍是獨立進行的,缺乏足夠的互動和銜接,在教學內容上二者的協調性不足,存在比較明顯的“兩張皮”現象。
其二,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尚未有機統一。從實驗教學體系的設置來看,專業實驗課、跨學科綜合實驗、科研創新、社會實踐等各環節之間相互割裂、相互脫節的現象比較明顯,未對各實驗實踐模塊和環節進行有效整合。從經濟類專業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的側重點來看,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在教育過程中較注重驗證性實驗的教學,綜合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則相對較少;在教學內容設計中,絕大多數教學內容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相對偏少,跨學科綜合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更是嚴重不足。
其三,創新體系和創業體系尚未有機統一。在經濟類專業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以課程實驗、學科競賽、科研論文、課題研究等為主要內容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相對比較健全,以開發或引進新產品與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或者新型營銷渠道、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或者研發新材料、實現企業的新組織等為代表的創業能力培養則相對比較滯后,理解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培養體系相對比較薄弱。高校在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同時,應注重加強其創業意識和創業素質的培養,有效指導其創業實踐,推動創業教育改革,強化創業實習實踐,深化創業能力培訓,實現“雙創”能力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其創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和倍增效應。
三、推動“雙創”戰略導向的“12345”研究生多維實驗教學體系
為切實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根據經濟類專業研究生教學實踐活動特征,這里提出“12345”研究生多維實驗教學體系架構建設思路。
(一)明確一個中心
要創新研究生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以“厚基礎、寬領域、廣適應、強能力”為導向,明確研究生“雙創”能力培養為實驗教學體系的中心,圍繞這一中心,著重培植其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創業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未來職業發展需求。針對研究生階段的教學特征,高校應在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著力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加強其科學思維的訓練,激發其學術探究的熱情,引導其開展創業模擬和創業實踐,培養其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性。
(二)完善兩個模塊
根據專業培養要求和學生認知水平,高校可采用分階段、分模塊的教學方法,在實驗實踐教學過程中,重點完善實踐教學和科研創新這兩個模塊。實踐教學模塊以課程設計、課程助教、掛職鍛煉、校外實習為主要內容,側重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科研創新模塊則以科研論文、創新課題、學科競賽、畢業設計、社會調查等為主要內容,側重培養研究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三)搭建三個平臺
高校在實驗實踐教學過程中,可著力打造課程實驗平臺、跨學科綜合實驗平臺、創新創業平臺這三個平臺。根據經濟類專業研究生學位基礎課、學位專業課、專業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和學科特色方向,選擇性建設區域經濟實驗室、產業經濟實驗室、國際貿易實驗室、數量經濟實驗室、財政稅收實驗室、勞動經濟實驗室、國民經濟實驗室、國防經濟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建設具有學科特色的課程實驗平臺。以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為契機,創設“宏觀經濟運行模擬分析”“企業經營管理綜合設計與實訓”“3S與區域綜合規劃實訓”“SCM模式下物流與商務綜合實訓”“投資理財綜合實訓”等跨學科綜合實驗平臺,著力拓展研究生的知識面,培養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跨學科綜合實驗平臺為依托,可面向各專業研究生開設創新思維訓練、創業模擬實訓等通識課程,探索建立“經濟管理開放實驗‘超市’”項目,探索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培養模式,推動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為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設立具有學科方向特色的創新創業研究所或者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室,創辦《經濟管理創新論壇》等專業刊物,有序引導學生成立研究生創新創業聯盟、研究生專業俱樂部等專業社團,與實體企業聯合創辦研究生創新創業中心,全面打造包括研究生教育層次在內的眾創空間,探索產學研合作、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加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聯合育人。
(四)構建四個保障
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監控這四個保障,形成提高實驗實踐教學質量的強大合力。加強實驗實踐管理制度建設,實現實驗實踐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理順實驗教學管理體制,加強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材、實驗操作指導書、實驗教學計劃等實驗教學文件以及成績評定管理,探索推動實驗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實現實驗教學的網絡化管理。積極鼓勵實驗資源整合與共享,推動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實驗教學。
探索制定實驗教學分類考核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實驗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完善有利于實驗教學師資隊伍成長的競爭機制,加強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參與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和鍛煉以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教授為核心,以副教授和博士為主體,企事業單位專業人才為補充的專兼職結合實驗教學團隊。加大實驗室建設的投入,根據實驗教學計劃,分期分批添置、更新實驗儀器和教學軟件,切實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及時更新實驗教材和實驗指導書,提高實驗水平。健全實驗教學全過程質量跟蹤檢查、調控反饋、考核與評價體系,建立實驗教學督導制,對實驗教學質量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督控制,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五)形成五個體系
可采用分層次、多維度的教學方法,構建包括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驗、學科綜合實驗和創新與創業模擬五個層次在內的實驗教學體系,面向經濟類專業研究生開展實驗教學。各層次實驗設計應突出國家與地方急需的戰略性問題、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科技發展的前瞻性問題和社會發展的公益性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合理銜接、有序搭配并互相補充,形成系統化的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本領。
總之,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進程,必須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來牽引,深入推動以提升研究生“雙創”能力為主線的教育綜合改革,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研究生多維實驗教學體系,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促進研究生教育與新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前沿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教育質量的新跨越。
[注釋]
①[美]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②[美]希拉.斯勞特,拉里.萊斯利.學術資本主義:政治、政策和創業型大學[M].黎麗,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文獻]
[1]孫臘珍,張增明,葉邦角,等.科研能力培養和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6).
[2]張建宇,李羽讓,孫東平,等.以學科實驗平臺為基礎構建研究生公共實驗教學體系的構想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3).
[3]馬玉心.創新型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12(29).
推薦閱讀:經濟研究經濟師職稱論文投稿
《經濟研究》是1955年創辦的全國性綜合經濟理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經濟研究》近十多年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中國經濟學理論發展的新形勢,及時更新研究主題,不斷采納現代經濟學新的研究方法,并在國內經濟理論刊物中率先實行學術論文附注參考文獻制度和部分論文的專家匿名審稿制度,明顯提高了質量,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相關閱讀